本科生教育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网站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大纲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正文
《自然资源学》教学大纲
作者:解伏菊 刘展宏 来源:资源与环境学院 发布时间:2016-05-19浏览量:

《自然资源学》教学大纲

Natural Resource Science

课程编码:21A53031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课)

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推荐教材:蔡运龙编著,《自然资源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张丽萍编著,《自然资源学基本原理》,科学出版社,2009年。

覃成林,管华主编,《环境经济学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

陈永文主编,《自然资源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刘成武等编著,《自然资源概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自然资源学》是自然资源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形成、特点、分布、评价等基本理论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相关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的教学任务包括:掌握自然资源的形成、特点、分布、评价等基本理论;理解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史的实质是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掌握各种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掌握资源的经济价值的含义以及投入-产出关系;学会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资源开发利用决策与保护。

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涵盖自然资源形成、特点、分布、评价等方面的本理论体系,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相关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密切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资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投入-产出角度,理解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绪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自然资源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学科框架体系及其与环境科学、国土经济学、人类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然资源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学科框架体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自然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性质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掌握自然资源度量的主要指标;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第三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及面临的挑战;了解全球视角下的资源问题及其生态环境后果;掌握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的特点与本质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全球、中国的自然资源问题,绝对稀缺和相对稀缺的特点与本质区别。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中国自然资源的态势

第二节 全球视角下的资源形势

第三节 指数增长与资源动态

第四节 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

第四章 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性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关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掌握从增长的极限之争到可持续发展共识的历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增长的极限

第二节 没有极限的增长

第三节 可持续性

第五章 自然资源的生态过程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相关的生态学概念;理解资源的形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生物种群变动的基本生态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资源的形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以及生物种群变动的基本生态规律。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生态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 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能量与物质

第三节 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生物与种群

第六章 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并把握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第七章 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及评价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采矿对地形、水文、土壤、生物以及人类社会的影响;理解资源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后果;掌握土地利用、水利工程建设等可更新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理解基于环境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型的机理以及目前常用的核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采矿对地形、水文、土壤、生物以及人类社会的影响;土地利用、水利工程建设等可更新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型的机理以及目前常用的核算方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采矿的生态影响

第二节 自然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

第三节 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第四节 生态占用核算

第五节 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

第八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能够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不同视角理解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理解资源稀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掌握从多角度分析资源环境问题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资源稀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多角度分析资源环境问题方法。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结合案例教学。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

第二节 发达经济社会的视角

第三节 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关联

第九章 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问题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经济学基本原理入手理解自然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供需平衡既受到其自身稀缺性的影响也受市场环境的制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市场因素对自然资源供需的影响。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自然资源稀缺与供需平衡

第二节 经济决策与自然资源管理

第十章 自然资源配置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自然资源配置的三个主要议题:效率、优化、可持续性;理解不完备市场下如何实现不可更新资源在技术效率和产品选择等方面的配置效率;理解价格机制在可更新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资源的配置效率,价格机制在可更新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自然资源配置的基本议题

第二节 不可更新资源的配置

第三节 可更新资源的配置

第十一章 自然资源价值重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从效用价值论重建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体系,理解资源价值的构成;掌握目前主要的资源价值重建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资源价值的构成,资源价值重建的主要方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第二节 自然资源价值重建方法

第十二章 自然资源评价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矿产资源、土地、水、森林、草场等资源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资源评价体系与方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矿产资源评价

第二节 可更新资源评价

第十三章 自然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关系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投入要素遵循报酬递减规律,并据此确定资源投入比例性;掌握规模经济、限制因素、资源替代以及机会成本等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报酬递减规律与资源要素,规模经济、限制因素、资源替代以及机会成本等。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比例

第二节 比例性原理与自然资源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十四章 自然资源开发决策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资源的开发、再开发的基本原理;掌握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闲置、个人与社会冲突等问题;学会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确定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资源的开发与再开发,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确定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再开发

第二节 自然资源开发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

第十五章 自然资源保护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自然资源保护的含义;理解长期效用最大化是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学会对各种资源进行效用最大化分析;掌握影响自然资源保护的各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管理措施进行调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长期效用最大化与资源管理,影响自然资源保护的各种因素及如何调控。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自然资源保护的含义与长期效用最大化

第二节 自然资源保护的影响因素与社会控制

第十六章 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自然资源管理社会目标的确定以及如何统筹各类目标;掌握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途径。

[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然资源管理社会目标,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途径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自然资源管理的社会目标及其统筹

第二节 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途径

撰稿人:解伏菊 审核人:刘展宏

上一条:《大学英语2》教学大纲

下一条:《大学体育——篮球》教学大纲

XML 地图